新闻周评:从双11移动端金额占比81%,能联想到什么?!
又是一年双十一,在一个慵懒周末的晨起之后,你是否悔恨昨日的冲动,管不住自己想剁的手。不过想想,其实你不是一个人,全国人民都在陪你剁手,1207亿有你一份,为贡献国家GDP而自豪。不过话说回来,今年的双十一数据也出炉了,最让小编震惊的是,移动端的交易金额占比再创新高,达到81.87%。这不仅仅是败家娘们和败家爷们的狂欢,这更是移动支付的胜利。小编整理了下历年的移动端情况:
回顾这些年的移动支付
2009年到2011年之间,移动端的数据较为模糊,时代久远也难以查询,所以小编也没有放进去。
2009年,是移动端支付宝钱包上线的一年,也是双十一尝试性的一年,只有5000万的交易金额。
2010年,移动支付尚未成型,但是随着移动网络的升级,移动互联网开始初显端倪。
2011年,移动支付概念开始兴起,以Square为首的手刷移动支付产品席卷全球,国内也不少追随者,此年的双十一交易额是52亿,移动端交易笔数占比是5%,燎原之势已经开始。
2012年,运营商的NFC移动支付开始“虚胖”,炒热了移动支付概念的同时,4G网络的普及给了支付宝发展的绝佳契机,移动端6%的交易额占比显然是移动支付“大战”前的预演。
2013年,是移动支付关键的一年,微信正式发布了支付功能,让微信与支付宝的巨头竞争开始,在激烈的对碰中,移动支付高速发展,也培养了用户对移动端的依赖程度。那年双十一,32.28%的移动端交易金额占比,已经可以为2013年是移动支付元年代言。
2014年,移动支付备受关注,也是竞争进入白热化的一年,央行紧急暂停了二维码却没有熄灭微信与支付宝的战火,微信红包让微信支付一战成名,从2013年的32%到2014年的42%似乎是政策影响下的缓慢增长。而在这一年,NFC阵营的Apple Pay也正式推出,全球移动支付浪潮已经锐不可当。
2015年,双十一移动端交易金额占比已经高达68%,全民移动支付时代已经到来。
2016年,81%!这是移动支付的胜利,时代的不可逆,更加细化的支付场景逐渐被移动支付所覆盖。
展望移动支付产业未来 场景与安全
双十一数据,是最为直观的支付产业C端情况呈现,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端进行支付。那么移动设备的厂商在移动支付中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,国内手机厂商近两年也一直对移动支付望而生畏,但是到2016年,手机厂商推出各种Pay希望最直接的在支付上与用户接触,但是众所周知,支付场景是移动支付的关键。各大手机厂商,要么与银联银行合作拓展非接金融支付,要么与交通公司或者TSM平台提供方合作,拓展交通支付。支付场景受限于其他商业集团。在这方面,小米似乎显得更有远见,收购支付牌照,为未来可能的支付场景拓展提供基础条件。
支付宝推出的扫码秒付,让众多手机厂商臣服,从利用亿级C端用户迫使手机厂商功能支持。手机厂商也会越来越意识到,想做支付,要么成为Apple Pay的中立,要么进入深水区,直接操控支付场景。不然,只是被牵着鼻子走。
此外,借道安全,反制巨头胁迫也是一个途径。在芯片级,SE的归属权已经引发各种收购惨案,最大的高通收购NXP,也意味着主芯片与安全芯片结合将成为趋势,而这趋势已经被华为麒麟960芯片提前展示。
而在支付基础设备级,众多的智能卡、终端、方案提供商,都开始改变定位,将自己称之为信息安全方案提供商,或者支付安全提供商,在各个层面,突出安全。而安全又是一个大的范围,无论是战略升级,还是品牌定位升级,关注安全是必然趋势。这是移动支付快捷便利的后遗症。
此外,移动支付更加深化场景的同时,个性化场景的安全需求也备受关注,支付安全首当其冲,物联网安全,车联网安全,网络安全,智能家居安全等等,原来只适用于金融领域的安全方案,将更多的被应用在智能场景的安全。
而此时,作为用户高度依赖的手机,将成为各种场景安全的关键因素,支付,仅仅是一个开始。
推荐阅读:怀化热线
相关阅读
广汽本田VE-1 低碳实力派

要说当下汽车市场最火的车型,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。随着新能源政策的出台和实施,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开始推出各自的纯电动车型。但各车企在专业技术实力、生产制造
双星闪耀 新一代悦纳&全新瑞纳秒杀同级

近年来,随着消费群体逐步年轻化,A级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。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,北京现代Verna家族的悦纳和瑞纳依然创造出百万销量神话,得到年轻消费者的热切追
看完《浪姐》,迷上了CR-V是一种什么体验?

我已经好久没有这么追过综艺了,今年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真的是让我入了深坑。每一次公演现场都燃到不行,看得我也想去乘风破浪了。而且这里面好几个姐姐,彻底的颠覆了我对
车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车品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车品网所有,转载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车品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二、凡来源非车品网的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。